img

官方微信

  • ISSN 1004-0323     CN 62-1099/TP
  • 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考古遥感专栏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PALSAR-1影像的汉函谷关遗迹变化检测研究
姜爱辉,刘国林,陈富龙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7, 32 (5): 787-793.   DOI: 10.11873/j.issn.1004-0323.2017.5.0787
摘要742)      PDF(pc) (4783KB)(812)    收藏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因此是很好的变化检测信息源。基于SAR的变化检测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汉函谷关遗址为实验区,选取2007~2011年7景PALSAR-1影像为数据源,分别研究和比较了基于SAR强度信息和相干信息的变化检测技术,并对研究区拆迁前后地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ALSAR-1相干信息和强度信息的变化检测在汉函谷关遗址动态监测中均具有良好适用性,检测概率分别为0.868和0.697,虚警概率分别为0.385和0.197。中分辨率PALSAR-1相干信息比强度信息对地表变化更为敏感且具有高的信噪比;而基于强度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因受斑噪与分辨率的限制,监测应用仍存在局限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西域都护府/且末古城数字地望考与长波段雷达次地表考古初探
尤江彬,陈富龙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7, 32 (5): 794-800.   DOI: 10.11873/j.issn.1004-0323.2017.5.0794
摘要971)      PDF(pc) (8781KB)(691)    收藏
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治所乌磊城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且末城,在历史文献中曾多次出现。然而由于尚未发现合乎描述的古城或者证明古城身份的证据,目前的考古界对于这两座古城的具体位置未能确定。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首先利用《汉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古城间道里数,结合数字地图空间分析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与路网关系,对两个未知古城嫌疑热点区域进行定位。其次,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对干旱地表的穿透性,定量评估了L波段PALSAR\|2卫星(Phased Array 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在古城热点区域的穿透深度。结果表明:在位于阳霞绿洲东北缘的西域都护府疑似区,PALSAR\|2穿透能力有限,次地表古城直接探测并不可行,需通过对周边古河道、古道路以及古烽燧等的探测及空间分析确定其位置;然而在位于今且末县城北约100 km的且末古城疑似区,PALSAR\|2穿透性较好,具备直接探测次地表古城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