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将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冬小麦遥感估产中,克服了以往因原始资料系列不够大、分布不典型而影响预报结果的缺点。文章还认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窗口对其产生影响的,用能反映冬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与冬小麦亩产量建立起灰色预报方程、从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用不同的预报方程来进行产量预报。
辽宁省开展农业动态监刚始于1987年。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就我省的实际情况,考虑现有的技术力量、资金状况、信息反馈等因素,采用常规方法还是合适的。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完全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动态监测要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在手段上要更新,新型的监测既能更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又要有很好的效益。因此,应该在动态监测中引进遥感技术,充分利用我国即将发射国土资源卫星这一有利条件,结合现有的有利因素,为动态监测的长期发展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开辟新的途径。
1987年5月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火灾期间,应用TM图像实时监测火情取得良好效果。灾后对过火区继续进行监刚,通过灾前、灾中、灾后TM图像的数值分析、对比,变换处理及目视判读,查明不同受害程度地区林木恢复与生态环境变化均有所不同。
松毛虫害是近年松林的主要灾害。本文概述安徽省全椒县孤山林场应用TM图像监测松毛虫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图像时相选择恰当,并采取各种排除干扰信息,突出有用信息的图象应用处理方法,可以相当准确地把重害、轻害和基本无害区自动识别区分出来。
本文扼要介绍“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及轨道的特性。重点介绍用户所关心的遥感仪器的性能,实时发送的图象信息特征和图象资料的典型应用。
近年来,由于城市与区域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研究、地形制图以及地质勘探等地球相关学科的发展,时及时、准确的信息需求急剧增加。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较成熟的方法。该系统具有处理和显示的双重功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存贮和检索,还可以同’数字遥感数据相结合。但是,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不同的空间概念,二者的有效结合尚存在障碍。本文指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在地形制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自动提取、地图特征提取、空间分辫率的改善和城市及区域规划等领域,都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的范例。
本文回顾和介绍了最近十余年来国外在四叉树结构方面的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这种目前在遥感数据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的数据结构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给予了较详尽的叙述和说明。最后,列举了若干具体应用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