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像元坡度新算法的原理、应用程序和应用结果,并对各算法的应用结果作了分析讨论。新算法比现有算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宜于在土壤侵蚀量遥感监测中应用。其它算法则不宜选用,也许它们较适宜于其它应用目的,如加权平均的9点法宜用于土地资源平整度的评价。
介绍了水土流失区土壤流失1:20万比例尺遥感调查过程,建立了权重模型和判别条件,可用来评估土壤流失强度。认为所获得的 Landsat TM3,4,7波段的假彩色合成影像是解译和识别影响因子的主要手段。在流失区面积估测中,利用大比例尺航片,解译量算流失区中的“非流失区系数”,通过非流失区系数扣除,可大大提高面积量算的精度。
通过对影响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和储存环境条件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在岩矿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将遥感信息与常规信息多次复合分析,探讨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遥感应用室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所数字图像处理室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土壤遥感自动识别分类与制图”研究业已结题,并通过了中科院新疆分院的鉴定。目前,计算机土壤遥感制图是计算机遥感制图效果较差的专业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同土异谱与异土同谱、背景信息干扰、土壤表面状态变化以及现行分类软件简单化等因素所造成的。利用现行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制图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精度在60—70%之间。该课题所研制的专家系统抛弃了现行的仅以遥感数据为依据以空间集群为手段的分类方法,改用以反映土壤光谱特征的遥感图像信息和反映成土条件的非遥感图像信息为论据,并设计出具有土壤专家解译遥感图像的分析、推理和决策能力的推理决策器
1991年9月,应德国方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织了三人小组对德国进行了访问,参观了柏林自由大学气象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声频视频技术研究所,位于科隆的德国空间研究组织(DLR)总部,普法芬霍芬(慕尼黑附近)德国空间研究组织的高频技术研究所、光电子研究所,航天测控中心及汉堡的 GKSS 物理研究所和所属的反应堆。其中重点考祭了德国的航天遥感技术,今后计划以及航天遥感数据在气象、海洋的环境监测和陆地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两种以植被为观测对象的、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干旱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实例:(1)利用 NOAA 卫星的 AVHRR 数据及 NDVI 值监测干旱,这种方法在监测美国1988年特大干旱中获得成功;(2)利用 Nimbus—7卫星的 SMMR 37GHz 微波频率处的极化差亮温值监测干旱,非洲北部地区的应用实践证实了 SMMR 数据在干旱监测中的用途。
主要介绍了利用小型机或微型机,将TM影像CCT磁带数据转换为微机磁盘数据,并利用普通微型计算机进行遥感图像数据读取的遥感图像显示处理过程。
四叉树这种图像数据结构,近年来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地理信息系统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若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DRE 四叉树结构及其某些变换算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应用问题和具体实现的途径。一是构成信息系统中的属性分布数据库;二是查询问题。最后讨论了这两方面的应用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问题。
第17届摄影工程与遥感国际学术大会是92国际空间年的重大活动之一,会议主题是全球变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大科学,支撑全球变化研究的大规模技术是遥感、GIS 和计算机等。全球变化研究是遥感进入社会化、商业化的重要标志。全球变化研究正处在初级阶段,今后十年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鼎盛时期,全球变化研究的必然组织形式是实现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