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10万TM影像,对广东东部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调查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界线和古河道遗迹,提出韩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研究历史海平面变化及环境演变具重要意义。
小流域重力地质现象是一种最常见的外动力地质过程,规模小,发育面广,发生频率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还常常带来地质灾害。本工作采用多期航卫片,以北峪河流域为例,总结了小流域重力地质现象的解译特征,揭示了重力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1956年至1981年25年间的动态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单个地质灾害(滑坡)稳定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用AVHRR/LAC资料导出的多时相标准化差异植被指数(NOVI)监测干旱和估计冬麦产量的可能性。对甘肃省1991一1992年的干旱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指数的相对变率分布与相应时期的20cm土壤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偏差场基本相似,但线性相关系数不高。如果取冬麦生育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累积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则其间的相关系数将提高。冬麦整个生育期全县平均累积NDVI和相应县的冬麦平均每亩产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已达较高的准确度。
运用NOAA—AVHRR资料估算水稻种植面积,是遥感应用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结合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太湖地区遥感话产”的要求,在太湖地区进行了初步的尝试:(1)根据估产精度要求和NOAA一AVHRR资料校正精度,探讨了运用NOAA一AVHRR资料估产所需的最小区域范围。(2)针对太湖地区的具休地理环境设计了提取水稻种植曲积的技术方案,并在试验区取得了初步成果。
详细介绍了水稻、遥惑估产研究中气象估产数据库设计的思路与技巧,以及各类数据库的结构、相互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它们在运行系统中的作用,为各专题分析应用和系统软件开发提供了基础性和结论性的数据和成果。
介绍利用计算机处理TM遥感图像数据产生重庆市江北县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技术。为克服单个像元由于光谱混杂和其它噪声引起的分类不确定性,对图像数据实施了两次分类处理。首先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像元点做一次分类,并且在修改训练样本和先验概率,分层处理等方面采取了灵活的对策。继而采用局部领域覆盖法进行二次分类,利用空间信息进一步改善分类精度。在重庆江北县地区所做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做法有效地提高了分类精度,是合理的,算法简明实用。
高斯·拉普拉斯·过零法是目前计算机图像处理中普遍用来计算遥感影像中不同类区域的边界位置的方法。对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边界位五的精度作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边界计算的精度取决于所用的高斯特征尺度a和实际边界的形状,后者的影响是局地性的。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忽略掉距离超过4。的那些边界段的影响。
论述了海洋微波遥感中目标和背景的介电常数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前人在海水、海冰介电常数方面的测量结果。给出了海水、海冰介电常数随温度、盐度、频率等变化的可用公式、数据及图表,提出了必须寻找新理论及能进行实地、在位检测的新方法的必要性。
我国空间应用有许多方面,对地观测仅是其一,它们的重要性和发展次序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总需求。有关对地观测需求的文献,以往比较分散,本文在分析、归纳这些分散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篇综合性论文,以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同时,我们也提出我国对地观测方面的现有基础的内容,虽难说全面,却理出了头绪,或有参考价值。
EPPL7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土地规划委员会开发的一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根据长期的EPPL7使用经验,从系统的硬件环境、系统功能、用户界面等方面对最新的EPPL7-2.0版本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