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20
  

  • 全选
    |
    研究与应用
  • 刘毅,董海鹰,管兆勇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17-12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双通道和IMAPP气溶胶反演算法处理TERRA/MODIS L1B数据得出中国近海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AERONET太阳光度计的反演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各海域的反演结果及表征粒子谱宽度的Angstrom指数(α)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和日本以南等广阔海域,两种反演算法的结果同AERONET太阳光度计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较好;在渤海和黄海近海岸一带两者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值均偏高,其原因主要是由这些海域的二类水体的影响导致的。探讨分析了这些海域的水域特征及光学特性,为研究发展适合中国近海气溶胶特性的反演算法提供了依据。

  • 郝燕玲,唐艳红,卢志忠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25-129.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航海雷达进行海浪观测时,降雨的出现会改变海面粗糙度,从而导致雷达所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强度发生改变。通过对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一种对航海雷达测波系统中降雨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方法,运用雷达回波影像的统计特性-均值和变异系数作为降雨与非降雨雷达影像的分类标准,然后利用中值滤波算法对降雨观测资料进行滤波处理,以降低降雨对回波影像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中值滤波算法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通用性。

  • 庞自振,廖静娟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30-141.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表自然裸露条件下,利用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反演地表粗糙度及地表土壤含水量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模型及反演技术。在已有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地表参数,并且对反演效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分别基于AIEM模型和Oh模型对SIR-C雷达图像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对反演结果作了统计分析,从而为利用雷达图像反演地表信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刘庆生,刘高焕,姚玲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42-146.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发展一种基于单景Landsat TM/ETM+数据客观、可靠、简单易行的人工刺槐林冠健康检测方法,为人工刺槐林地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以孤岛林场的一块近乎纯人工刺槐林地为试验区,首先选择当地刺槐完全展叶时的2000年5月2日的Landsat ETM+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并将第6波段重采样为与第1~5和7波段相同的空间分辨率30 m,然后将波段1~5和7波段数据校正到大气顶层反射率以减少传感器和数据获取方面的影响,利用第6波段计算亮度温度。接着进行3种组合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健康或轻度枯梢、中度枯梢、重度枯梢或死亡或灌丛、非植被):波段1~5和7,归一化后的缨帽变换Tasseled Cap Transform(TCT)绿度和湿度成分,归一化后的缨帽变换Tasseled Cap Transform(TCT)绿度、湿度成分和亮度温度。结果发现,增加了第6波段信息(亮度温度)的第3种组合对人工刺槐林冠健康检测更有效。

  • 杨飞,张柏,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刘焕军,国志兴,靳华安,李凤秀,杜嘉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47-153.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FPAR、LAI的植被指数估算模型(NDVI、RVI、NDWI),并将其应用于MODIS BRDF数据对德惠地区玉米FPAR、LAI进行估算,然后将MODIS 15A2 FPAR/LAI产品值分别与BRDF估算值、地面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植被指数NDVI、RVI都能较好地用于实测数据和MODIS BRDF数据的FPAR、LAI估算;NDWI虽然在实测数据中估算玉米FPAR、LAI的效果优于NDVI、RVI,但其应用于MODIS BRDF数据估算FPAR、LAI时,效果却较差。BRDF数据估算FPAR与MODIS 15A2 FPAR值的关系因生长时期不同而异,在玉米生长前期,前者高于后者,而生长后期两者却较相近;BRDF估算LAI值一直都高于MODIS 15A2 LAI产品值。生长季前期,MOD15A2 FPAR、LAI值接近实测值,而在后期却高于实测值。通过分析也表明,玉米苗期MODIS 15A2 FPAR数值变化范围较小,产品算法对实际FPAR变化尚不够敏感,这可能是影响MODIS FPAR产品精度的一个原因。

  • 齐腊,刘良云,赵春江,王纪华,王锦地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54-160.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根据2005~2006年北京冬小麦不同物候期的Landsat TM影像和2006年Spot\|2影像,计算了各时期影像中主要植被类型的光谱可分性距离,分析了北京郊区主要植被物候差异和光谱可分性;对各生育期的遥感影像及其主要组合进行了监督分类,采用总体精度和分类效率指标两个参数,结合地面GPS调查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小麦监测最佳时相是4月上旬,影像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2.9%,明显优于其它单时相影像的分类结果;发现北京郊区冬小麦光谱分类的最佳时相组合为4月上旬(起身期)和5月下旬(灌浆期),分类总体精度为94%。

  • 李春强,李红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61-165.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冬小麦春季生长期的NOAA/AVHRR资料,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和下垫面温度(Ts),分析了植被指数和下垫面温度空间特征,采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研究了河北省2005年3~5月的冬小麦旱情状况。结果表明:基于SAVI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与土壤表层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好于基于NDVI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通过与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植被旱情指数与10 cm土壤相对湿度关系最好,20 cm次之,50 cm较差。因此,基于SAVI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更适于监测冬小麦春季的旱情。

  • 刘世峰,李来芝,潘剑君,夏哲闻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66-172.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揭示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正确规划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利用1988、2000和2006年的遥感影像对南京市浦口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并把2000年和2006年的分类矢量图层进行GIS空间叠置,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对江浦2000~2006年这段时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全面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经济、人口、政策等主要因素,并对本地区未来几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做了预测。

  • 单丽燕,贠旭疆,董永平,李新一,唐川江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73-17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判读解译,探讨了利用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监测四川省阿坝县的退牧还草工程现状。通过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植被指数与草地生物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卫星的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反映牧草植被群落变化和不同草原类型的牧草产草量差异。在全年放牧草地中,地上总生物量、植被总覆盖度、植被平均高度等指标均低于围栏内的草地。因此,利用“3S”技术可以对全县草原地上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并对草原基况做出评价,客观反映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效果。同时,为推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在我国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 于丽君,聂跃平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79-183.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运河,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结合体,只有切实保护好运河,才能实现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伟目标。京杭大运河时空跨度大,采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普查;遥感凭借其先进、便捷、经济的特点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逐渐成为考古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记录了不同历史进程中运河的分布和周边现状。分析了运河在SPOT5影像上的光谱及空间特征,将遥感和GIS方法相结合,采用决策树方法实现了自动提取,并对结果精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京杭大运河自动提取可以为大运河申遗提供信息资料,为大运河保护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 乔玉良,连胤卓,王国芳,李恒利,吕芳,刘缤艳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84-18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陆地卫星红外遥感数据能反映地物辐射温度差异这一特点,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差值运算、IHS(HLS)彩色变换和热红外波段密度分割3种方法的增强处理,对其进行综合探索研究。并结合地质构造展布规律、地面调查,最后圈定地热异常的分布范围,获得了一项适宜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探寻地下热水资源的技术方法,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 尚红英,陈建平,李成尊,王云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89-19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动态监测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即通过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矿山开发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反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指出工作区存在部分违规采矿行为,很好地实现了对本区采矿行为及影像的动态监测。

  • 金翠,张柏,刘殿伟,宋开山,李方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195-201.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作为地面“真值”影像,根据东北地区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对Salomoson亚像元积雪覆盖率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反演东北地区MODIS像元积雪覆盖率,并用不同方案对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修正后的Salomoson亚像元积雪覆盖率反演模型对不同地貌——景观单元具有稳定性,其中较小的波动源于积雪物理性质差异、大气效应、积雪影像分类误差及影像配准误差。在东北平原区,NDSI值在0.52~0.65时,模型反演精度高,但反演雪盖率总体偏低,主要是由NDSI基于对波段反射率的非线性转换引起的;雪盖率高估的像元主要分布在城区外围以及农村居民点,而覆盖城区、乡、镇以及居民点之间道路的像元雪盖率误差小,其原因是人类活动频率影响像元内积雪组分与非积雪组分的光谱特性的差异程度。与MODIS雪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积雪覆盖率提供较传统雪盖制图更加丰富的信息,然而对林区冠层下积雪覆盖二者均未给出准确估计。

  • 潘竟虎,冯兆东,相得年,张庆国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02-20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采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定量反演了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LST和NDVI 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多样性和聚集度指数,讨论了在不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合下,LST和NDVI 的空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心城区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为低谷效应;土地利用斑块和类型两种尺度水平上LST和NDVI均具有明显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城市内部不同土地类型所产生的热环境效应不同;土地利用多样性越丰富、聚集度越小的区域,其温度对地表植被覆盖的敏感性越弱。

  • 胡晓利,卢玲,马明国,刘小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08-213.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灌溉渠系对于干旱区内陆河绿洲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黑河中游的张掖绿洲为例,在收集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PS实地测量和GIS软件提取了全绿洲干、支、斗3级渠系信息,获得了翔实准确的灌溉渠系空间和属性数据,首次完成了张掖绿洲灌溉渠系的数字化制图并对该渠系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绿洲目前渠道总数约为6 300条,总长为8 749.51 km,密度为0.47 km/km2,干、支、斗渠的比例为1∶1.17∶2.4。5个县区中甘州区的灌溉渠系分布最密集,而山丹县渠系建设相对落后。  绿洲人工灌溉渠系建设方式和水资源利用开发程度是影响和改变本地区流域景观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因素。

  • 李娟,赵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14-21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DEM数据本身的多尺度因素,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具有宏观性与区域分异性的特点,直接的信息提取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利用DEM进行坡度提取,精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选取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的平原和丘陵地作为试验区,利用1∶1万和1∶5万DEM,对不同比例尺及不同空间分辨率DEM的坡度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变化规律,并对坡度提取误差进行量化模拟,成果对西北干旱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技术方法
  • 马冠男,吴季,刘浩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19-223.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空局SMOS任务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面定标实验,采用L波段微波辐射计测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土壤亮温。此辐射计的定标采用冷空作为低温定标源。由于冷空的情况比较复杂,在L波段,其亮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日地关系、太阳与天线的位置关系,建立太阳辐射模型,得出了任意时刻太阳进入天线视场范围内的影响亮温值,并简要分析了月球、其它星球、中性氢原子分立谱发射和热源连续谱发射对辐射亮温的影响,为选取冷空作为低温定标源提供了理论及数据参考。

  • 朱勤东,陈明文,吴春妹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24-22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BERS-02B的2.5 m高分辨率影像IHR数据,通过正射纠正,与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比较,分析其在地形图上局部更新的可能。研究表明,利用正射校正后的IHR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等多源数据,可以进行1∶1万地形图局部更新,从而加快地形图的更新周期,提高地形图的现势性。

  • 陈智鹏,向茂生,丙南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29-23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居民区是SAR图像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地物,它的提取在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给出了一种居民区提取方法,根据居民区具有的高亮度和规范的纹理特性,利用Sobel算子和Otsu阈值处理得到居民区离散点图,再用K均值将其分割成块,最后用格雷厄姆方法生成居民区的边界,实现了居民区的自动提取。实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居民区提取方法。

  • 季艳,张英慧,胡蕾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35-23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种好的轮廓信息的描述将有利于从包含舰船和码头在内的轮廓信息中直接区分码头和停靠舰船所形成的部分轮廓。在分析已有描述方式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特定的矢量化轮廓的描述,进一步分析前后矢量的空间关系,可做出码头和舰船的判断。实验证明该方法对海港区域的舰船目标的检测是有效的。

  • 综述
  • 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范文义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2): 239-24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08.2.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遥感估算植被生物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利用遥感信息参数以及其它因子构建模型时,往往要挑选一些对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作为自变量,因此自变量个数的确定、自变量的选择对估算模型的可靠性及精度影响很大。从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以及参数、非参数模型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植被生物量估算遥感信息模型自变量相关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植被生物量估算模型自变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