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干扰和噪音影响的理想条件下,多波段遥感数据中不同地物在散点图上的位置是一
个点。但在实际情况中,地形和噪音大大地改变了目标分布形状。利用DEM数字高程数据以及太
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等参数计算出地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然后设置已知目标,利用散点图来分析不
同反射率下目标所占的空间位置。再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噪音,分析目标在散点图上的变化规律,
以便寻找目标分离的有效特征。
主要讨论了应用多种传感器遥感技术进行表面水质监测研究的有效性。首先论述了纯水和不
同水质的波谱特性,然后以芬兰海湾和芬兰南部湖泊为应用实例,进行多种遥感数据和主要水质参
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确定不同波谱段是否可以有效地监测表面水质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为新
一代传感器的设计提供水质监测的重要参数,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仍在进行之中。
对重复传播网络在权值初始化、网络学习进行修改,实现在一定警戒条件下竞争层节点的动
态分配,并在遥感分类上进行实验。重复传播网络中学习次数影响了竞争层节点数目和学习精度,
学习精度随学习次数的增加而有限度的增加;警戒参数决定了节点调整的搜索范围,随学习过程进
行,节点搜索范围变小,保证了分类精度和网络的稳定性;两层竞争层结构分类精度要优于单层,其
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1.1%,0.0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可行的遥感分类方法。
阐述了雾的辐射特性、雾遥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雾在图像纹理、运动规律和消散趋势等方面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在雾遥感监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介绍了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云替补的光谱原理、技术模型以及基于VB5.0版本的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经过试验运行和实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率与精度较高的云检测和替补效果,从而为NOAA卫星的遥感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保证。
社会治安环境的复杂性为公安部门的执法行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应提倡科技兴警。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公安预警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出警的准确性和破案效率。重点介绍了基于上述技术的公安预警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概述了NOAA气象卫星积雪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几种积雪遥感监测的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积雪监测方法。以1998年6月2日祁连山区积雪遥感监测和1998年祁连山区疏勒河流域逐旬积雪遥感监测为例介绍了此方法应用情况。通过对山区积雪与邻近气象站降水资料的分析发现测站降水量与后一旬的雪深、雪面积相关性较好。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三大高新技术(“3S”技术),可以
独立地,也可以相互补充地为农业生产和开发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它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业生
产系统的多维信息,尤其是时间维的信息,能综合性地管理和处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并能为农
业生产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进而精确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论述了
“3S”技术在西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应用前景,着重于土壤水分的遥感反演以及干旱和荒漠化的动
态监测。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
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高新技术手段。介绍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
测的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高光谱技术以及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并着重阐述
了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建议尽快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以满足我国环境污染监测的
需要。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变化监测已为人们所共识。由于土地
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复杂性,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时,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从
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关系、影像的选择与处理、动态监测方法的选定与
综合及其它多方面知识的参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
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
用SIR-C/X-SAR的X波段的原始数据,实现了真实数据下星载双航过InSAR的数字高度
地图。首先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InSAR三维成像原理的数学描述。该描述对成像关系做了合理近
似,与以前的一些描述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把相位差与地表高度在距离线上直接联系在一起,清
晰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②指明了基线对高度测量的有效贡献在于其在斜距垂直方向的投影
这一重要概念;③可用于对测高精度与部分成像参数之间的关系做理论分析;④可用于求取相位差
值到地表高度值之间的转换系数;⑤基本反映了成像处理的实际过程;⑥可解释为何工程上可将相
位差与高度之间近似看成线性关系。然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实现数字高度地图的数据处理过程,
并将整个过程分成9个环节,逐一对各环节的目的和作用做了扼要说明。最后,给出了包括单视
SAR成像、干涉相位条纹、水平相差修正和干涉条纹的降噪滤波在内的处理过程中关键步骤的结
果,和最终的三维地貌成像结果。
图像插值是对数字图像进行不同比例放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分形具有无穷的
细节,采用分形的方法对图像进行插值可以使图像放大后保持较高的视觉分辨率。针对分形图像插
值速度较慢的特点,提出了两种加速收敛的方法,即根据控制学中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一种简单易
行的带比较环节的迭代方法,提高迭代收敛速度;此外,尝试一种交叉迭代法,同样达到了加速收敛
的目的。最后,对两种加速方法的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核心。现实世界的数据具有普遍的多样性,关于GIS接受不同数据的研究已成为当前GIS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从常见空间数据类型的格式、GIS接受外部空间数据的方式以及GIS接受外部空间数据中的数据精度、比例尺、坐标变换等几个方面,对外部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向GIS转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以通用GIS工具软件ARC/INFO为例分析了其接受外部矢量空间数据的方式。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提供的Landsat 7卫星的主要数据产品,并介绍了快速格式的发展过程以及Landsat 7卫星数据所采用的快速格式FAST-L7A的数据组成、读取及其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着重介绍了最新的快速格式FAST-L7A头文件的组成及其重要作用。
自1990年以来,人类发射了多颗性能良好的遥感卫星,为了充分利用不同传感器特有的优势,需要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其关键是提高融合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如果全球能有标准一致的传感器参数,便可使遥感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有关的参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遥感卫星光电传感器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