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0
  

  • 全选
    |
    综述
  • 李德伟,江利明,蒋厚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377-386.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GSSR(Goldstone Solar System Radar)成像雷达系统在国际深空探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已广泛应用于月球地形测绘、火星探测、小行星轨道测定和深空探测器测控等。梳理了GSSR系统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系统组成及对近地天体主动探测的观测原理,并着重介绍了GSSR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最后探讨了GSSR成像雷达对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和月基雷达对地观测研究的启示。
  • 城市遥感专栏
  • 王琳,徐涵秋,李胜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387-39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位于城市或即将被纳入城市范围的重工业区终将由于有限的城市空间和高标准的环境质量要求而面临着改造或搬迁。以重庆钢铁集团为例,应用Landsat系列遥感卫星影像、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比较和分析了该集团“环保搬迁”前后的热环境及生态变化。对比搬迁前的2005年和搬迁后的2014年,重钢工业区的热岛效应显著降低,生态质量明显好转,反映这些变化的URI值从0.387下降到0.128,降低66.7%;RSEI值从0.398上升至0.553,升高38.9%。这主要得益于“环保搬迁”所带来的工业区停产以及地表覆盖类型和性质的转变。总体看来,工业区的停产,地表不透水面的减少,植被面积的增大,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生态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该研究能为当代城市重工业区的改造和搬迁,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数据支持。
  • 卢惠敏,李飞,张美亮,杨刚,孙伟伟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398-40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杭州2015年4景Landsat ETM+/OLI_TIRS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环境年内变化的影响。采用热点分析来识别城市热岛与冷岛,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来剖析热环境年内变化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四季更替,杭州城市热岛与冷岛面积占比先增加后减小;热岛效应在夏季最显著,冷岛效应则在秋季最强;②1 a之中,各类景观在夏季时均温最高,在冬季时最低;各类景观中建设用地均温相对最高,水体、林地均温相对较低;③在景观水平上,各景观格局指数与四季地表均温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会随着分析窗口增大以及季节变化发生波动;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水体、林地的景观格局指数与四季地表均温呈现出显著且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帮助合理布局城镇建设用地,引导城市绿地和水域等景观的合理规划设计以缓解杭州城市热岛效应。
  • 任浙豪,周坚华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08-41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城镇复杂场景中对下垫面做遥感分类,通常要求分类特征空间具有相应的复杂度。增加特征空间维数(即增加描述符的数量),并保持各特征维之间的独立性,是满足这种复杂度的主要方法。为此,提出了3种增加特征空间复杂度的方法。它们对现有基础描述符做扩展,并保证扩展者与原描述符彼此独立,这3种方法是:①邻域标准差权值。即对某基础描述符,以若干指定尺度邻域的灰度标准差作为中心像素权重,构成多尺度层;然后将这些尺度层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构成描述符扩展。它提取并组合不同尺度层信息,改善了描述符的表征能力;②多尺度纹元组合。以若干尺度的结构元素提取不同尺寸的亮、暗细节,以表征不同尺度的纹元,并以不同尺度的细节密度构成多尺度层;然后将这些尺度层单独使用,形成对基础细节密度描述符的扩展。它表征了不同地物在不同尺度层中的粗糙度;③多态密度维。在由若干基础描述符构成的特征空间里,以邻域元素的多特征相似性为测度,构成密度维,通过改变基础描述符的组合,形成多态密度维,实现对单一密度维的扩展,从而综合了多描述符的信息。精度验证表明:在不增加基础描述符数量的情况下,依靠这3种扩展增加特征空间维数,全局精度平均提高7.86%,同时计算复杂度无明显增大。

     
  • 丁哲,汪小钦,邬群勇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18-42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WorldView-2、高分二号、高分一号遥感数据,以厦门软件园为研究区,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及形态学的思想,并结合光谱、阴影和形状约束,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影像的建筑物及阴影提取流程;运用阴影长度估算法,估算了0.5、1、2 m这3种不同空间分辨率建筑物高度;并定量评估影像空间分辨率对建筑物提取精度、建筑物高度估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改进的建筑物及阴影提取流程对不同分辨率影像均取得了较高的提取精度,但建筑物提取精度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略有降低;②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降低,建筑物高度估算精度逐渐降低,但不呈现出线性关系,分辨率从1 m上升至0.5 m阶段建筑物高度估算精度提高的速度要高于分辨率从2 m上升至1 m阶段;③GF-1比较适用于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估算,GF-2适用于中高层到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估算,而WorldView-2对不同高度范围内建筑物的高度均有较高的估算精度。

    〖FL(2K2〗〖HT4F〗
  • 模型与反演
  • 钟函笑,边金虎,李爱农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28-43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影像获取时间、大气条件、观测角度、传感器波段设置以及山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多源、多时相光学遥感卫星影像间的辐射不一致问题较为突出。以Landsat\|8 OLI与Sentinel\|2 MSI为例探究山地多源遥感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旨在为多源影像在山区的协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选取同期OLI和MSI影像,进行大气校正、BRDF校正、光谱通道校正以及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分析,并研究地形对辐射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经校正的Landsat\|8 OLI\|L1T与Sentinel\|2 MSI\|L1C反射率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较高(各波段R2均大于0.9);②经过6S大气校正、C因子法BRDF校正,影像间辐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如蓝波段反射率RMSD依次减小22%、10%),但光谱通道校正后一致性并未显著增强;③地形效应导致了影像阴坡、阳坡辐射一致性水平的较大差异(如BRDF校正后SWIR波段阳坡的反射率平均绝对差为0.010、RMSD为0.006 6,阴坡平均绝对差为0.005、RMSD为0.004 3),且阳坡辐射差异随坡度增大而增大,阴坡则相反。因此,在进行多源遥感影像协同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大气校正、BRDF校正以及光谱通道校正。另外,针对山地遥感影像还应开展地形辐射校正以进一步提高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
  • 郭俊杰,姚志刚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39-44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基多角度光学偏振测量技术可以用于探测云和气溶胶信息,而且对温度等先验信息的依赖性很弱。为了验证我国自主研制的TG\|2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的云相态探测功能,利用机载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首次观测试验数据,结合典型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液态水云偏振特征观测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基于libRadtran模式的模拟表明,水云在140°散射角附近存在偏振辐射极大值(主虹)。基于探空和微波辐射计的探测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区域3.7 km高度以下存在液态水云。同时,机载多角度偏振成像仪也准确地获取了液态云滴在 140°散射角附近呈现出的偏振辐射的极大值(主虹)特征。此外,相近时次的MODIS观测数据也表明,该区域存在大范围的液态水云。以上结果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具有不依赖于温度等先验信息而识别云相态的功能,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云相态的天基偏振观测奠定了基础。
     
  • 朱家杉,魏鸣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49-45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气甲烷含量变化与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关系,利用Aqua卫星上AIRS传感器反演的L3甲烷日产品,对甲烷含量与大气结构及局地强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甲烷柱总量分布受地形及地势影响较强,在复杂地形区,甲烷含量波动较大,并与降水量呈现相配合的反相关性。甲烷所具有的辐射和化学活性可影响地气辐射,改变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影响大气物理结构,增加大气不稳定度,其浓度变化可作为强降水发生的先兆信息。结合多源气象资料,分析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能够为分析局地强降水天气的影响机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
  • 刘振波,邹娴,葛云健,陈健,曹雨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58-46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以江苏省东台市水稻田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高分一号WFV影像提取的水稻植被指数数据,结合样区同步测量的不同生长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研究区水稻LAI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反演的研究区水稻LAI与实测验证值相关性较好,R2达到0.88,RMSE仅为1.03,能准确反映研究区水稻LAI生长季的变化趋势,不同时段LAI测量值与反演值相对误差均值为15%,且GF\|1 WFV影像对研究区水、路网的分辨能力较高,总体上适用于农田LAI的反演。
  • 史新,周买春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65-475.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RTE)、单窗算法(MW)和单通道算法(SC)3种算法及相关参数,结合三河坝流域数据对TIRS10/Landsat 8遥感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LST)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MW算法中的参数进行了修正。输出了流域LST灰度图和密度分割图,LST的直方图和交叉验证散点图用于LST反演算法结果的比较。3种算法计算LST的像元值线性拟合程度类似,空间分布一致,其中RTE与SC算法精度接近一致差值在0~0.05 K区间范围内,MW算法的LST偏高于其他2种算法差值在0~1.27 K区间范围内。对该流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进行比较,反演结果可有效根据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反演出地表热场细部结构,显示地表温度的细节信息。将这3种算法获取的LST值与MODIS LST产品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显著相关,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3种反演LST算法对TIRS10/Landsat 8遥感数据进行细致和精确的分析,为其他热红外波段卫星数据反演LST的算法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LST的评价与比较,也为后续提高LST反演精度提供依据。
  • 滕佳昆,刘宇,丁明涛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76-485.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普通数字相机的广泛使用,利用普通数字相机拍摄获得的RGB图像提取植被生长的特征时间点是监测植被季节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提出了多个为量化特征时间点的提供数据基础的颜色指标,但其有效性仍是这一植被监测方法的制约因素。以黄土高原广布的刺槐为对象,利用缩时相机获取的数字照片为基本数据。通过提取绝对绿度指数(Green Excess Index,ExG)、相对绿度指数(Green Chromatic Coordinate,Gcc)、绿红植被指数(Green Red Vegetation Index,GRVI)和色相指数(Hue based on HSL,Hue)等颜色指数,比较了上述4个颜色指数在平均值法和最大亮度法两种分析方法下提取植被生长过程时间节点的效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比较,遴选最佳指数。结果表明:基于平均值法的ExG指数的提取的生长期开始(Start of the Seasonality,SOS)、生长期结束(End of the Seasonality,EOS)最接近实测值,ExG可以较好地拟合出刺槐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该方法实现了对植被生长状况主要时间节点的自动提取,弥补了遥感监测和人工物候观测的不足,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变化研究补充了新的数据来源。
     
  • 遥感应用
  • 周玉科,刘建文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86-498.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遥感的植被物候分析具有连续观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理物理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96个气象站点和对应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探索分析了2000~2014年间站点、典型植被覆盖和高原整体区域上的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地理环境影响。首先采用三次样条(Spline)函数法、双逻辑斯蒂(D\|L)函数法和奇异谱分析法(SSA)进行NDVI时序数据重构,其次利用导数法(Derivative method,Der)及阈值法(Threshold method,Trs)提取植被物候关键参数(生长季长度LOS、生长季开始点SOS、生长季结束点EOS),进而对比分析6种方法提取结果的差异和适用条件;再利用M\|K test趋势分析法计算了各站点和区域的物候发展趋势,并探索其与海拔、降水、温度间的相关性;最后将本文遥感LOS与气温阈值法得到的生长期长度指标(GSL)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阈值法有较强的稳定性及适应性,导数法结果差异较大,整体来看阈值法优于导数法。草原及森林覆被类型中3种物候参数使用SSA、Spline、D\|L与阈值法的组合提取结果较优;②多种方法提取的多种物候参数趋势空间差异性较大,小尺度上趋势比较一致。青藏高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的灌木草原区及西北荒漠草原区,呈现SOS和EOS推迟、但LOS仍然延长的趋势;青藏高原西南部湿润区呈现SOS延后、EOS提前、LOS缩短的趋势;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草原区,各物候参数并未呈现显著变化的趋势特征;③温度与物候参数发展趋势呈相关关系,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呈现SOS提前、EOS延后的现象。由于高原地貌、气候的复杂性,多数站点的物候发展趋势与海拔、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GSL与LOS的相关性也呈现相似的特征。本文证实在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中,多种方法差异较大,很少有在全部区域均适用的方法;站点尺度上青藏高原在近15年来植被物候并未呈现明显春季提前或秋季延后趋势。
     
  • 张程,张红,王超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499-507.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物极化散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上交通监测与目标检测。根据船舶目标与海杂波背景在图像上的极化响应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协方差差异矩阵PCDM(Polarimetric Covariance Difference Matrix)香农熵的全极化SAR图像船舶目标检测方法。首先计算极化协方差矩阵中元素与邻域元素的差值,由此得到协方差差异矩阵,以提高“船—海”对比度。然后根据香农熵计算公式提取图像的香农熵特征,并依据目标和背景的不同特性对船舶进行检测。针对检测结果中存在的由方位向模糊导致的虚警,根据目标与方位向模糊的偏移量和能量比关系进行移除。利用Radarsat\|2全极化精细扫描数据和高分三号GF-3全极化条带1数据进行实验,并将提出的方法与SPAN方法、HV通道、PWF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增强船海对比度,并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
  • 拉巴卓玛,次珍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08-519.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藏母亲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从2002年7月至2015年4月,选取9月至次年8月的水文年开展积雪和气象因子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有:500 m MODIS逐日积雪无云数据、DEM数字高程、气象台站气象要素及MODIS地表温度数据等。对研究区开展了积雪变化及特征分析,并与主要气象要素和地表温度开展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2年积雪平均面积为3.56×104km2,总体呈减少趋势,流域上游和下游是常年积雪覆盖率较大的区域,中游农区及河谷盆地主要以稳定和季节性积雪为主,常年积雪分布较少;海拔4 000 m以上为稳定积雪和常年积雪分布区,积雪持续天数在180 d以上,海拔4 000 m以下主要以季节性积雪为主,这一区域积雪变化波动较大;气温与积雪面积呈反相关,积雪面积受降水量影响小,地表温度与积雪相关性显著,可以认为气温升高是雅江流域积雪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
  • 王宁,陈方,于博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20-529.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体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快速准确地获取滑坡的危害程度和分布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形态学开运算和区域水平集算法来构建面向对象的滑坡提取方法,以高分二号卫星的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在位于尼泊尔巴格马蒂专区的研究区中,分别运用构建的方法和基于像元的滑坡提取方法进行滑坡提取实验,并对两种方法的滑坡提取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滑坡提取方法总体上比基于像元的滑坡提取方法的提取结果精度更高,对云层和积雪的抗干扰能力更强。
     
  • 虢韬,沈平,时磊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30-535.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载LiDAR已经成为数字电网建设和高压线路安全巡检的重要手段,其中从输电走廊原始海量点云自动、快速、准确地定位电塔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内容。基于线路走廊点云的空间分布特性粗提取电塔点云,然后采用区域增长算法分离每个电塔,并采用最小二乘空间直线拟合法精确定位电塔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电塔点云的自动识别和高精度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处理效率、提取精度和适用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提取的电塔点云数据的完整度达91.1%;电塔中心位置定位的中误差为13.5 cm;点云密度对电塔提取精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即使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一定比例的抽稀,算法的提取结果也可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 单天婵,王长林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36-54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火区域信息对灾后评估、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过火区域提取方法实用性较弱。基于FY-3C MERSI卫星数据,充分利用过火区域的多种特征,通过显著性增强,创建了一种新的过火区域提取方法。以美国西北部两个过火区域为研究区,将3种对过火区域敏感的植被指数(NDVI、GEMI和NDVIT)和影像的显著性特征结合起来,对研究区中的过火区域进行增强、提取。通过对研究区中的过火区域人工目视解译,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同时与NBR阈值法提取的结果进行比较。两个研究区中显著性增强法的Kappa系数达到了0.68以上,比NBR阈值法高0.2。实验证明显著性增强法提取的过火区域整体精度较高,非火灾引起的植被变化对其影响较少,与NBR阈值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丁安心,焦子锑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45-554.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向性反射是自然界中物体表面反射的基本现象。为研究地表的二向性反射特征,国内外学者发展了一系列BRDF模型,其中,半经验、线性、核驱动的BRDF模型已被广泛应用。目前,我们已发布基于线性核驱动模型的可视化界面MaKeMAT。为进一步便于这些模型的应用,本研究将用户常用的物理BRDF模型与线性核驱动BRDF模型进一步集成,在原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了模型与用户的交互,实现了多个模型的统一调用。同时,初步分析了部分物理BRDF模型与线性核驱动BRDF模型的耦合效果。结果表明:物理BRDF模型与线性核驱动BRDF模型总体耦合精度较高,在红和近红外波段,决定系数R2可达0.899~0.989。该集成有助于用户进行BRDF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在遥感模型集成的技术层面上,也可为实现多模型集成提供技术参考。
     
  • 数据与图像处理
  • 姚星辉,尤红建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55-562.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地面目标区域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对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几何校正的精度决定着遥感图像应用的效果。常规的校正方法需要地面控制点信息,但在境外、我国西部、荒漠等这些地方很难获取控制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多重观测卫星影像的无控区域网平差方法,提高无控定位的精度。与常规区域网平差不同,该方法的误差方程基于“单物方—多像方”的连接点集建立,在无控条件下误差方程能够收敛到更加精确的解。通过误差补偿模型调整每幅影像的有理函数模型系数,使得不同方向的定位误差进行抵消,从而在无控制点的条件下提高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首先,利用卫星影像的RPC文件和像方误差补偿模型,建立多重重叠的区域网平差模型,然后,利用共轭梯度算法迭代求解误差方程,最后调整RPC系数,提高遥感图像定位精度。通过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试验表明:多重观测区域网平差将遥感图像的平面定位精度由19.8 m提高至12.9 m,能够有效提高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

     
  • 赖日文,池毓锋,张泽均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 33(3): 563-572. https://doi.org/10.11873/j.issn.1004-0323.2018.3.0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影像中的山区阴影覆盖范围广、去除难度大、影响信息提取精度,通过最大值选取函数(Max)与波段比值构建阴影检测模型(Shadow Detection,SD),结合坡度因子提取影像中山地阴影区域,并通过网格随机布置验证点验证精度;通过地面阴影亮度与阴影像元亮度变化规律,拟合影像阴影区亮度曲线模型,结合导函数,建立亮度恢复模型。对长汀县域的Landsat 8影像处理,获得的结果显示:山区阴影的提取精度为99.06%,Kappa系数为98%;聚类显示恢复区与非阴影属于同一类型;通过亮度恢复模型计算得出各个波段的阴影区域像元亮度平均值提升13%,标准差降低80%,距离系数降低96%,较ATCOR_3方法,像元亮度平均值提升6.7%,标准差降低73.7%,距离系数降低88.3%,较一元线性恢复方法,像元亮度平均值降低1.8%,标准差提升6.7%,距离系数降低90%。该方法在恢复山区阴影的过程中实现了不替换阴影像元,不干扰非阴影像元,能较好地保留阴影像元的光谱与亮度特征。